快速导航

食疗养生之药食同源

说到食疗不得不提“药食同源”,它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气”、“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通过对食物四性五味的合理搭配,可以纠正身体里的偏性,比如寒性的加上甜味的食物,就有甘寒养阴的功效,苦寒搭配则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所以之前说的各种食补的理论依据,都是源于此。
 
在我们日常的饮食中,也常常蕴含着很多四气五味的小学问。比如吃螃蟹要蘸姜醋汁,因为螃蟹性寒,生姜性热,寒热相抵,可以达到一定的平衡。
 
中国的食疗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古代就有“食医”这样特设的职业,专门教人怎么吃,有点类似于今天的营养师,但是其中的内涵则完全不同。夏商时期的伊尹可以算是食医的鼻祖,他所著《汤液经法》融合了天道、地理、食材、药材以及对人性的洞察,构建了完整的中药、方剂、治疗、食疗的理论体系。
 
相对于药,食物有着自己很大优势。正如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食疗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虽说“神农氏”只是传说,真实性无从考证,但“以食物治病”这个理念可以说早已深入咱们国人的心里。
 
在西方的营养学当中,并没有“食物治病”这种说法,只是更多说明各种食物的营养摄取和热量控制,并宣传均衡饮食。
 
所以食疗不是碎片化的养生建议,也不是简单食物药材的堆砌,它的精髓在于站在“天、地、人”的坐标里谈吃什么,要掌握这个精髓,就要学会看天吃饭、看地吃饭、看人吃饭。
 
看天吃饭表现为;季节、节气,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之下我们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
 
看地吃饭考虑的是,地道食材,它的性质是怎样的,是否适合食用。比如做阿胶的时候,最好取井水来制作,因为井水深藏低下属阴,而制作阿胶的目的也是为了滋阴;比如冬天地上什么都不长,就长萝卜白菜,而我们身体正是阳气内藏,体内偏热的状态,吃萝卜白菜这类性寒的食物,恰好调节了体内的阴阳。所以吃时令的瓜果蔬菜是非常适宜养生的。
 
看人吃饭就是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包括体质、今天的状态、心情等等,“胃喜为补,适口为珍”,胃觉得舒服,就是补益,吃着适口,就是珍品。“舒服”和“适口”看似简单,其实隐藏着“吃”里最深刻的奥秘。它意味着你能否将眼前这盘食物化为自己的精。如果吃着没滋味还强迫自己吃下去,不但不能化为精,还会成为身体的负担。
 
食物的质量决定营养的质量,营养的质量决定了细胞的质量,细胞的质量决定了器官的质量,器官的质量决定了健康的质量。所以,高质量的食物,是你拥有健康身体的必备条件。 
 
高质量的食物,就是在你吃进嘴里的时候,食物的营养还最大限度的保留着。你吃进去的并不只是用来填饱肚子的食物,而是能给你身体提供足够能量的食物。
 
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当然,食疗确实时防病治病有很好的功效,有不同于药物治疗的优点,但不等于食疗能包治百病、也不能因此代替药物治疗。应该请医生指导。

Copyright © 2022 www.kyjk365.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