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AI与中医融合,星河产业联盟赋能医疗新生态

中医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瑰宝,与AI看似格格不入。通常来讲,中医诊断往往凭借望闻问切,极大程度地依赖医生本身的水平和经验。

而现在有了“电子中医”,同样可以像中医那样为病人进行诊断。处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十字路口,中医药领域中的不少企业主动求变,尝试用现代技术为中医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随着AI算法的日益完善,以及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等应用场景的结合,给中医行业带来了全新的转折点。一些房产巨头看到了大健康领域的发挥空间,便开始纷纷布局。

从资本注入的比重来看,中医市场尚未被发掘。深圳星河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旗下产业联盟会不断尝试和探索,形成涉足物联网、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多条业务线。

目前,星河已经股权投资了格诺生物等几家医疗企业,同时正在南京筹备开发医疗健康为主的大型产业园区,日后将更加关注中医药产业方面的合作机会。 

AI推动中医诊疗走向现代化

当前,国家对AI技术大力支持,同时也对中医这门“国粹”进行保护和扶持,人们对于中医的再认识,给中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未来中医发展的趋势在AI。

9月10日,由深圳星河产业投资发展集团联合旗下产业联盟会发起的《AI+中医现代化》主题论坛活动在京举行。与会嘉宾从中医药企业自身及行业观察者的角度,对中医药领域的科学发展献言献策,针对中医药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星河集团的副总裁黄德林在致辞中表示表示,随着治疗向大健康管理的升级,中医事业和中医产业都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很清晰的看到了这个万亿级产业的前景。 

眼下,AI将中医全面融入生活,从健康管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全方位服务患者,相应的人工智能技术能独立完成临床任务。蓝灿辉发表了《肠道与中医,以及肠道与产业》演讲。他表示,目前,肠道健康领域有两大重大突破。

第一,人体微生物组对人体的疾病和健康非常关键,整个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当中布满了大量的微生物,特别是肠道的微生物,整个肠道的失衡可能是疾病发生重要原因,甚至跟精神疾病的发生甚至治疗,肠道菌群改善了以后,可以使得一些神经性的疾病可以改善。

 第二,通过多组学的方法,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微生物等跨领域的大数据分析,促进了营养学、免疫、感染、肿瘤和心血管的研究。关注肠道菌群,千万不要只关注本我,中医讲究得是整体,因此需要关注整个微生物群体。

李降龙在《药食和病症结合肠道菌群的落地可能》的演讲中指出,每个人的肠道菌群是不一样的,比如每个人的低血糖反应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医生上说,同一个方子,同样病症的病人服用后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绝对好的肠道菌群是不存在的,因为它在某种状态下是对人体健康是有利的,在某种状态下对人体的健康是不利的,或者一种状态下是正向的,一种状态下是负向的。

用小白鼠做肠道微生物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小鼠的肠道菌群和人体差异非常非常大,如果用人的肠道微生物给小鼠接种的话,就会导致小鼠发育不良,自身的发育不良,因此现在的科研文献并不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此外,王军表示,中医现在有足够多的数据,但是需要把生物序列转化成自然语言,可以用神经网络的算法去看什么样的序列有什么样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把一些生物序列做成产品或者是药物,进行一系列治疗。”

张元亭在《可穿戴技术的现状与趋势中》表示,心血管疾病是近几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下来发现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目前并没有彻底解决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手段。

他指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66%,北京市70%到80%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在院外死亡的。这意味着医院的设备再好,药物再好,医生再聪明也无济于事。

 因此,如果紧紧把钱花在新药研发和医生培养上面,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改变现在的医疗方式。因此我们决定搞健康工程,重大疾病早检测早预防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解决方法便是可穿戴设备。

他认为,通过芯片、网络、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同时,可穿戴设备未来一定会进入家庭,同时,眼下还面临安全性、无扰性,个体性,高效性的挑战。

在数据挖掘和辅助诊疗及辅助学习相关技术均比较成熟的状态下,进一步将中医药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健康管理,真正应用于相关疾病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中,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使中医药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张启明发表了《智能硬件和中医》的演讲,他表示,中医学有它的优势和特色,也有不足。但中医的发展一定要懂基础理论的东西,而试验技术、动物医学技术、临床研究等手段都不可能让中医多出一个头部性的发展,中医想实现突破性的进展,一定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新架构。

他认为,如果从检测的角度来说中医永远不科学,比如由于今天的生活工作安排和明天的生活工作安排是不一样的,因此心率就会不一样,检测结果不可重复,这意味着不科学。但是用检测结果来评价你的状态,这个评价结果却具有可重复性。

数据标准化是中医智能化发展的最大掣肘

亿欧网了解到,人工智能的理念和技术在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中,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人工智能技术挖掘中医药数据;二是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中医诊疗及辅助学习系统;三是中医药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

中医能否走向信息化,最关键的是数据。从构成人工智能的四大基本要素来看,数据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目前,中医诊疗数据除了依靠诊疗仪进行数据采集和量化外,还需要建立统一的规则,实现中医临床数据的标准化。

深圳碳云智能首席数据官鲜翾告诉亿欧网,在中医发展的过程中,医生对患者数据的收集、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很难建立起类似西医的数据库。“碳云智能是一家开放兼赋能型的公司,把市面上所有能够采集数据的方法结合在一起,整合与分析。”

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碳云智能能够更好的挖掘医案及药方数据,并通过互联网设备在辅助诊疗、医学影像、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领域发挥作用。

鲜翾表示,公司未来将建立健康大数据平台,把每个个体的生命信息数据化,并通过人工智能模拟,为人们提供健康预测、管理等服务。

在解决数据标准化问题上,一方面借助诊疗仪与影像设备实现数据的量化;另一方面,碳云智能及团队正在努力为中医临床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

亿欧网了解到,除了“闻”诊、“问”诊可以通过文本或音像媒介实现记录和分析外,AI+中医更多地还停留在尝试、探索以及概念上临床上真正用到的还是一些较为初步的产品。

此外,中医药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需要真实可靠的数据,而无论是作为输入的症状、体征、检测指标还是作为输出的疾病种属、证候类型以及最终的诊疗方案,都应该采用统一的、尽可能规范化、客观量化的体系及规则进行标定。

文章来源:亿欧网

Copyright © 2022 www.kyjk365.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