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互联网+”配合养老,为产业发掘盈利新大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强领导,精心布局,加大投入,大力推进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发展智慧养老产业是把以互联网技术和现代智能产品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有效对接和整合,秉承以智慧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和机构养老为辅的产业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智慧的健康养老服务,缓解当前我国养老产业供给需求矛盾,解决现阶段养老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首先,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严峻,人口多,基数大。现阶段,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养老产业需求剧增。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给养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了发展经济控制我国人口的总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导致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率呈现不断上升的情况。除了市场需求剧增之外,养老产业带来的社会压力也是日益增长,给社会养老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其次,现阶段我国养老产业呈现产业供给不足和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养老产业供给方面,因我国养老产业起步晚,统一保障制度、区域医保联合等配套方案尚在改革推进中,各地经济差异大、产业布局不均衡等现状一并造成现阶段养老产业的低水平状态。养老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还没有形成真正成熟可供大量推广的模式,养老产业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各种模式、制度有待探索开发。同时,全国各地区养老产业发展不均衡,差异性大,产业布局实施难度大。
 
最后,智慧养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智慧养老就是通过把现代科技手段和养老产业中的创新应用结合起来,为老年人面临的诸多不便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把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手段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通过资源整合,促进养老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智慧养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软件和系统建设,把老年人的需求和科技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能解决因资源不足带来的问题,又能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满足现代老年人更高的养老条件要求。
 
智慧养老产业需做好多方面工作
在推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挑战,但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体系建设和制度管理要做好统一规划和部署。目前,从全国各地已经建立的智慧养老示范区来看,不同地区自己研发和应用的“互联网+移动设备”、传感技术呈现“一窝蜂”现象,并且产品形式多样,方式各自不同,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统一的标准作为样板可以在全国推广和复制。因此,建议全国一盘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部署推进养老产业政策的落地。
 
第二,政府做引导,依靠和吸引社会力量加大产业投入。现阶段,我国养老模式主要采用家庭养老方式,因养老保障体系和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原因,造成不同经济条件和家庭结构在选择模式方面出现违背意愿的情况。不管是依托家庭养老,还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模式等,都需要加大产业的投入,需要提升养老硬件和设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光靠国家的投入是不够的,要吸引社会、企业和个人综合力量来解决。
 
第三,做好智慧养老概念和产业政策的宣传。一方面,要打破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构建现代养老模式,促进智慧养老产业的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在智慧养老中普遍会用到物联网技术,把老人的身体情况、部分环境状况等通过各类传感器进行采集,在一定程度上“收集”着老人的隐私。因此,要做好法律法规建设,打消家人及老人对智慧养老方式的顾虑,保护老年人隐私。
 
近些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技术层面为公共服务尤其是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为此,究竟应该如何利用“互联网+”理念带来的发展机遇,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的新型养老服务方式,将成为学界和政界未来一段时间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一、中国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缺陷
居家养老服务最早是面向“三无”老人的,后来逐渐扩大到需要居家看护服务的全体老人。在我国养老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因为有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全国各地普遍推行的一种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护工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目前北京、上海、武汉等地都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一种适合本地居民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总结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但就全国而言,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不匹配、养老服务便捷性和灵活性较差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独特优势在于整合家庭和社区养老资源,提供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上门服务而受到社会和老人的认可,然而在实践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
 
目前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满足的流程是:老人先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或者社区居委会提出服务需求,然后这两个部门派人上门服务,然后社工提供服务并返回社区照料中心或者居委会备案记录。
 
且不说老人向上述两个机构提出服务需求的过程可能出现不便,即使老年人顺利提出服务需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也得有足够的人手和适当的时间安排社工上门服务,而这在现实中是常常出现的问题。
 
同样,护工和养老志愿者开展上门服务也需要老人详细的养老需求数据,倘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不能提供辖区内老人的详细服务需求,他们的工作也很难有效开展。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和社区的养老服务供给之间存在信息交流的障碍,信息沟通不畅、不及时致使双方的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致使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很难得到及时、快速的满足,造成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灵活性较差。
 
(二)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窄,内容少,精神关爱缺失在现有的居家养老模式中,无论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还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服务的类型主要集中在物质生活方面,这其中又以送餐、洗衣、拖地等基本服务为主,缺乏提供健康护理和精神慰藉方面的服务。
 
在实践中,一方面,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缺乏对每个老人身体健康指标以及精神慰藉需求的有效衡量和详细了解,传统的账簿式记录方式很容易将老人仅有的身体数据遗失,在记录老人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很不方便,而且很难快速有效地查询以及传递给每位护工,从而很难精准地提供健康管理和精神慰藉服务。
 
另一方面,老年人对健康护理和精神慰藉的需求日益提高,然而他们又不能将这些需求一次性传递给今后要来服务的每一名护工,常常是换了一个护工后不得不把自己的情况再叙述一遍,不仅加重了护工的工作难度,也给老人带来了很多不便。主要原因在于社区日间服务中心以及护工服务的老人众多,缺乏对辖区内每位老人精神需求的详细了解和记录,老人个性化的精神慰藉需求就很难得到满足。
 
(三)居家养老服务质量难以衡量,管理效率较低在现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除了在晚上及部分假期由家庭成员照顾以外,剩下的大部分时间老人都是由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养老服务。
 
但是正如前文所言,目前老人获得上门服务的流程是:首先老人向社区提出服务要求,然后社区派人上门服务,接下来社工完成服务返回社区备案记录。很明显,这个流程是不完整的。养老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类型,理应享有质量保证。这就需要在上述流程后面加上服务评价和反馈,即新的上门服务流程为:首先老人向社区提出服务要求,然后社区派人上门服务,接下来社工完成服务返回社区备案记录,最后由老人提供服务评价和反馈建议。
 
目前这种缺乏评价和及时反馈机制的服务流程,致使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难以掌握养老服务的质量、效果以及老人的后续需求,不利于考核社工的服务水平。加之由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缺乏明确的考核、培训、激励和管理体制,导致养老服务人员素质难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也难以改进。
 
除此之外,由于缺乏信息的及时反馈,当社工完成一项养老服务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很难及时总结他们的服务并且及时做出新的安排,导致养老服务效率大打折扣。此外,居家养老还存在上门服务人员素质较低,服务人员供给短缺,社区养老资源利用率较低,社区文娱活动开展较少等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能通过引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因此,将“互联网+”与居家养老结合起来,将有利于打破这些制约居家养老健康发展的瓶颈。
 
二、“互联网+”理念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新思维
近些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对公共服务尤其是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在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面临重重问题的背景下,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发展思路。
 
因此,将“互联网+”与居家养老结合起来,有望为居家养老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一)“互联网+居家养老”的核心理念互联网倡导的是开放、平等、创新、分享、免费的理念。从本质上讲,互联网就是一个能够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网络平台,这个网络平台主要是以人为中心,在考虑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从产品到服务都围绕用户展开。而随着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也越来越突出,“互联网+”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对居家养老而言,一方面是要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精神需求、健康护理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即“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另一方面是要保证老年人得到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养老服务,比如养老需求能得到及时快捷的回应,养老服务水平能使老年人基本满意等。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上述两个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可能。
 
事实上,“互联网+居家养老”实质就是互联网与传统居家养老服务的融合,是指通过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快捷性、灵活性、及时性、低成本的居家养老服务。“互联网+居家养老”核心理念应该是以老年人为中心,通过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探索更多有价值的养老服务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各种服务需求,进而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所以说将“互联网+”应用到居家养老服务上面是非常恰当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互联网+”给居家养老服务带来的机遇“互联网+居家养老”是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引入互联网,借用互联网在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维护、大数据挖掘方面的优势,借助计算机、服务器、信息管理中心、移动终端设备等物联网的结合,为居家老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医疗护理、精神关爱等方面的个性化服务。它通过改变信息交流传递方式、强化资源配置整合力度、提升服务管理效率等手段对现有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各种问题予以破解,势必给居家养老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首先,“互联网+居家养老”有助于解决目前居家养老信息交流不通畅的问题,从而使居家养老服务供需更匹配,这有利于提高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灵活性。现阶段的居家养老服务由于信息交流的不通畅,造成老人的养老需求很难及时迅速地传递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以及社工和志愿者,造成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便捷性和灵活性较差。
 
今后通过将“互联网+”引入居家养老,借助“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处理和信息及时传播的优势,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最优配置。从需求角度考虑,在于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传播功能,为每位居家老人建立“电子社保卡”,通过家庭成员和老人自身的网上注册填写资料以及前期社区工作人员的走访调查,收集老人一系列的数据和详细服务需求,从而为社区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条件;从供需对接角度考虑,在于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及时共享、信息交换、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建立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和更新老人的各项需求,从而为资源调配和精准地提供各项养老服务,甚至跨地区调配养老资源创造条件。
 
这个信息平台一头是需求端,包括手机App和其他智能终端,另一头是供给端,即社区养老信息集成平台,统一收集信息,发布服务指令,从而做到个性化的服务。总之,互联网开放性和及时性的特征有利于养老服务的供需双方互相沟通,从而有利于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的问题,进而提高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其次,“互联网+居家养老”有助于扩展居家养老服务的项目,丰富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人在网络上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大多是生活照料服务,这其中还是以最简单的送饭、洗衣、搀扶、理发等基本服务为主,极少涉及到健康管理和精神慰藉服务。今后将“互联网+”引入居家养老,利用信息沟通及时快捷的优势,可以对养老服务的方方面面都起到积极作用。
 
首先,有利于扩展传统的生活照料服务。比如今后通过互联网可以开通网络订餐和网购服务,甚至还可以网络报修,从而大大扩展生活照料服务的服务项目。其次,有利于丰富养老服务的内容。比如今后利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功能,为老人量身打造专属于自己的健康管理系统,只要老人的身体指标稍有异常,相关数据便能及时传递到社区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再次,借助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可以及时收集和反馈老人的各项需求,有利于社区文体活动的开展。比如利用互联网建立老年网络社交平台,积极组织老人定时参加社区文体活动,既锻炼了身体也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辟老年人精神生活栏目和老年情感专线,促进老人间的情感交流,并安排专人对鳏寡孤独和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老人提供在线精神慰藉服务,有助于提高老人的精神满足程度。
 
“互联网+居家养老”在解决老年人精神慰藉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毕竟子女亲自陪伴在老人身边与老人聊天交流,会比只在网络上与老人聊天更容易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第三,“互联网+居家养老”有助于形成居家养老服务的闭环,从而促使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改进,也有助于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效率。现在的居家养老服务通常都是先由老人提出服务需求,然后社区才会派人上门服务,这种模式容易造成很多问题。
 
今后通过“互联网+”,在社区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有助于社区及时接收老人的服务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变被动为主动,改变过去被动接受老人的服务请求才上门服务的状况,转而通过分析老人的各项身体指标主动定期上门为老人服务,从而大大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除此之外,通过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中的评价反馈模块,有利于形成居家养老服务的闭环,即老人提出服务请求、社区接收并派人服务、老人享受服务、服务完成后老人网上评价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便可以利用这些评价数据对社工的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和监督,并通过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不断激励社工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此外,通过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将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和社工的养老服务供给对接起来,减少了中间管理环节,从而保证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效率不断提高。第四,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设置养老人才培训模块,在解决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素质较低和供给短缺等问题上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和在线教育的形式免费培训社区养老服务人员,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最终促使这种服务形成固定的职业体系。在解决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供给短缺方面,一方面可以把这些网络课堂同步开放给社区老人,使一部分身体健康且有意愿服务他人的老人能够学习到专业的养老服务知识,促使他们更好地为自己和其他老人服务,促进自助养老、互助养老的形成。
 
(三)我国部分城市试点发展智慧养老服务的现状鉴于“互联网+”与居家养老结合能够给养老服务带来诸多机遇,我国不少省市都在积极试点这种新型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比如早在2011年,杭州市各城区已建立了在各自区域范围内使用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包括信息呼叫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终端呼叫器以及服务平台所整合的各类服务资源。
 
2012年,成都锦江区成立了“长者通”呼援中心,通过整合社区、家庭、社会以及政府等多方力量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和健身服务等。2013年,北京市搭建了统一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为覆盖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辖区内的老人提供一体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包括家庭服务、紧急求助、医疗保健、安全监控、精神慰藉五大内容。
 
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依托社区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家政服务、医疗服务、文化服务等各类信息资源,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热线,形成服务信息网络,为社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2014年,天津南开区委托天津广电网络公司等社会企业参与网络信息与呼叫平台建设并接入电视作为终端,建设“智慧社区”平台,为老人提供安全签到、点餐系统、便民缴费、社区超市、电视挂号等服务。
 
除此之外,上海、山东、江苏、福建等地区积极响应政府推进互联网与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相结合的要求,在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为其他地区发展智慧养老提供了经验借鉴。但是从总体看来,这些地区试点智慧养老还处于初级阶段,所涉及内容大多都是生活照料和健康照护服务,对精神慰藉服务不够重视。而且部分地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缓慢,缺乏统筹规划和全局考虑,导致各地区各自为阵,相关养老信息数据库不能及时共享,没能很好地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医院、养老院实现信息对接,阻碍了智慧养老的快速发展。
 
智慧养老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发展智慧养老产业好处众多,可以为社会养老带来最科学的专业服务,可以为家庭和老人提供最个性化的养老选择,实现最人性化的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可以为家庭和老人提供个性化的选择。智慧养老可以将智慧养老方式和服务细化到智慧居家养老、智慧社会养老和智慧机构养老中,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根据需求既可以使实现老人在家养老,与家人远程沟通,遇到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在智慧养老社会或机构获得远程医疗服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入住专业的全托式养老机构,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成本可以选择不同的智慧养老模式,这对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途径。
 
在社会老龄化的背景下,智慧养老既能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又能顺应和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采用智慧居家养老方式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结合网络远程、实时健康管理等技术让老年人在自己家中享受部分专业养老机构服务级别的高质量生活,让老年家庭能随时随地感受天伦之乐,让不在身边的家人实时掌握老人身体现状,既能较好照料到老人生活,又兼顾到工作。
 
发展智慧养老产业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还可以解决国内供需矛盾问题,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是未来养老产业大势所向。智慧医疗产业的发展随着不断地探索前进,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将智慧养老方案实施试点并逐步推广。
 
推进智慧养老模式的发展,可以提供比传统模式更高质量更便捷的服务。老年消费市场呈飞速增长态势,但是老年市场产业链的产品种类少、非智能化、不人性化,使得老年人对现有的产品满意度不高,也没有专门针对高龄和失能的老人开发的产品。对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来说,此类产业市场存在着巨大潜力。
 
养老产业研究观点
随着城市老龄化、高龄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养老服务的供给压力会越来越大,在“互联网+”对各行各业影响越来越深远的今天,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积极引入“互联网+”,既是缓解居家养老服务供求不均衡、不匹配的必要之举,也是“互联网+”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有益探索。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一方面要保留居家养老的优越性,另外一方面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解决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中的问题,并不是哪一个养老主体能够单独实现的,这需要在政府的主导和统一规划下,企业积极参与协同创新,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共同合作,才能实现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捷、智能、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的目标,才能促进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智慧养老产业可以缓解社会养老产业困境,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从而促进社会整体和谐发展。
 
目前,在我国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模式背景下,通过发展智慧养老产业大力拓展居家和社区智慧养老模式可以突破社会养老产业困境。智慧养老通过技术手段从远程监控、实时定位、统一平台信息交互等角度多方位打造信息化养老服务系统,满足老人和家庭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产业需求。通过技术突破居家养老、社区和机构养老中的困难和瓶颈,协调平衡我国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模式,能够有效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对更优质服务的要求和愿望,缓和养老产业供给矛盾,解决社会养老问题,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文章来源:养老产业研究

Copyright © 2022 www.kyjk365.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