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利好不断,药店如何竞争?
随着近年分级诊疗政策的陆续出台,医联体作为分级诊疗落地的推手,被赋予了新时期的重任。在此背景下,社区医疗在处方来源、药品价格及医保报销等多个方面获得众多政策利好,在家庭医生制度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向有公益性质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转移。
众所周知,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新增了165种药品,包括抗肿瘤药12种、急需儿童药品22种以及世卫组织推荐的丙肝治疗新药等,新版国家基药目录更突出常见病、慢性病以及负担重、危害大疾病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基本用药需求,特别注重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以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这些利好基层医疗的政策对药店的影响有多大?药店应如何健康持续发展,才能与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竞争呢?
药店与社区医院差异对比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8年度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共有零售连锁企业5671家,零售连锁企业门店25.5万家;零售药店23.4万家。可见,经过多年发展,全国药店已近50万家,且基本遍布在全国的每一个社区、街道。药店的优点是网络较广阔,网点较多,便利性较强,药品种类较齐全;缺点则在于药店属于自负盈亏的商业性质,药店药品的售价一般是由市场价格来决定,定价较为灵活,但由于在医保政策上的利好不如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有些药品的价格与社区医疗机构相比没有优势,且药店倾向于以药品销售为主业,在诊疗方面职能比较欠缺,药事服务专业水平发展也不均衡。
近几年,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扶持力度和投入力度都非常大,在基药制度、分级诊疗政策和医保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受到群众的认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大部分的药品价格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基药价格来执行的,且有医保报销优势。因此,从价格上来说,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基药价格相对更加低廉。另外,随着国家的投入加大,鼓励医学生到基层就业,并配备专家指导和坐诊,基层医疗机构具有比较好的医生资源,并且具有化验、测量、检查等医学职能,承担了家庭医生的角色,能够更专业地为患者服务,在这些方面较药店优势明显。
不过,在品类设置方面,两者差异明显。药店由于是市场化运作,只要是群众需要的药品,药店都会尽全力获得。因此,药店的品类构成比较全面,在感冒、外用、补益等常用OTC产品方面优势明显。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则更加侧重于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基础性用药和慢性病用药等。
加大自身竞争优势
毋庸置疑,在处方外流趋势下,未来慢性病药品的外流是一大重点。药店要在品类上有所调整,增加慢性病药品品类的配置,并且建立承接处方外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随着消费升级,群众对自身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药店要增加保健、补益类方面的大健康品类设置,从而扩大群众的用药选择范围。另外,要提高驻店药师和销售人员的药事服务水平,让药店服务更加学术化和专业化,最好能够建立“慢病家园”或“慢病会员俱乐部”,使慢病管理形成闭环,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增值健康服务,真正以患者为中心,增加顾客粘性。
未来药诊店也是一种趋势,建议药店向轻诊疗方面转型。在国家倡导小病进社区从而达到为大医院减负的目标下,很多小病已下沉到社区医疗机构,因此,药店也应尽全力提高自身能力以接这一部分患者。有条件的药店应该配备执业医师,建立诊所,进行轻诊疗,提供一些常见病的诊疗服务和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工作,从而吸引更多客流,提高药品销量。
再有,药店可以就近与社区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合作互补。比如,由于药店没有注射资质和检查能力,所以药店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将需要检查及输液的患者引流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也可以将需要购买超出基本医保目录的患者推荐到附近药店,双方可以经常性举办为提高群众身体健康为目的的公益活动和便民促销活动,共同提高区域品牌,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结语
药店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各有优劣,但其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百姓的健康需要,是保障人们健康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不应该将其简单的定义为竞争关系,而是要进行良性的促进、互补与合作,这样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需要,又实现了自身的经济效益。虽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仍会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双方取长补短,最终一定会实现双赢,为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保障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