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助力医改“攻坚克难”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我国起始于2009年的医改至今已经10个年头,一系列医改新政不断出台,所有医改政策“千条线”,到了公立医院变成“一根针”,医改的所有焦点和难点汇集在公立医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和党组织建设,发挥政治核心地位及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攻坚克难的重中之重。
 
公立医院党建溯源
改革开放初期公立医院党建
 
1982年,卫生部颁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规定: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领导。医院党组织的主要工作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做好全院职工经常性政治思想工作和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讨论和决定管理范围内的人事任免、奖惩工作;审议医院长远规划、年度计划、总结和重要工作部署等。这是扩大医院自主权、改变医疗机构内党政不分现象的重要尝试。
 
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关于卫生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要求各级卫生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院、所、站长负责制,以扩大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的自主权.于是,各级医院陆续实行了院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强化了以院长为首的行政管理和指挥系统,使院长的责权达到统一,消除了在体制上长期存在的党政不分、职责不清的弊端,使医院工作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卫生机构实行院(所、站)长负责制,要进一步扩大卫生机构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国字头文件正式确立了院长负责制。文件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针对性地做好卫生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员领导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以身作则,廉洁奉公。
 
200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卫生事业单位实行并完善院(所、站)长负责制.要建立和完善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院(所、站)长的责、权、利.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依靠职代会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
 
从八十年代第一次改革“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到1997年第二次改革转型“实行院(所、站)长负责制”,到2000年第三次医改强化“实行并完善院(所、站)长负责制”,此时的院长负责人处于主导地位。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也正式淡出。
 
新医改过度时期公立医院党建
 
国办发〔2015〕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实行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实施、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执行,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作用。
 
国办发〔2015〕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落实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内部分配、运营管理等自主权。采取有效形式建立公立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实行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实施、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执行,落实院务公开,发挥职工代表大会职能,强化民主管理。健全院长选拔任用制度,鼓励实行院长聘任制,突出专业化管理能力,推进职业化建设。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制。
 
中组部分别会同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党组织领导人员的任期,按照党内有关规定执行。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考核,实行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可以与年度考核等结合进行,重点了解医院党组织履行抓党建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履行职责范围内党建责任等情况。充分发挥医院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作用,党员领导人员应当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或者党小组的组织生活,坚持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营造党内民主监督环境。
 
新时代公立医院党建
 
国务院国办发〔2017〕67号《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院长全面负责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在决策程序上,公立医院发展规划、“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以及涉及医务人员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要经医院党组织会议研究讨论同意,保证党组织意图在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公立医院党委要抓好对医院工作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2018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等院级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院长在医院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院长负责制是在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与传统的“院长负责制”有着质的区别,对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求更严,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医院党的建设,被提到高度议事日程,不但赋予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大责任,而且增加了“做决策、促改革”重大医改使命责任。政治核心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二是支持院长依法行使职权,参与行政、业务等重大决策;三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在单位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管理上起把关作用。四是坚持对工、青、妇工作的领导,支持他们按照各自的章程自主地开展工作,协调好单位内部党、政、工、青、妇的关系。五是组织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公立医院改革难点在哪里?
我国医改取得成绩的同时,改革的道路并不平坦,特别是公立医院是医改最后“一公里”,“公益性”回归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挑战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是药品零加成的挑战。伴随着全面实行药品零加成,医院靠以药补医的利益被切断,医院药剂人员工资、仓储管理成本如何消化成为难关。许多医院采取药房托管等,也不符合国家药改大正方针。
 
第二是财政补偿力度的挑战。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医院是载体,各级政府是主体,各级政府对公立医院财政补偿力度很关键,面临各级政府对医院投资高峰期过去,如何形成对医院财政补助力度制度化,面临着许多不可控因素。
 
第三是增收放缓的挑战。公立医院面对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增收幅度明显放缓,人均医疗费用增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就医需求增加的膨胀效应,大医院虹吸带来的流动效应,导致全社会医疗费用上升。
 
第四是运营成本大增的挑战。随着公立医院医院基本建设投资加大,医疗设备更新加快,办院条件的改善,也带来医院运转成本大幅度上升,更加推动了医院的趋利性,通过增加收入消化成本。
 
第五是市场竞争的挑战。国家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医,加大分级诊疗推行,各家公立医院又是经济独立体,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市场份额问题。特别是医生自由职业的兴起,不规则的竞争,引发了人力成本和留住患者的成本大增。
 
由于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各级各家医院利益的再调整,这也是影响医改进程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瓶颈,单靠市场竞争无法完成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目标,加强宏观调控是必然的选择。公立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事关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医院有没有一个良好的领导体制密切相关;医院领导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助力医改“攻坚克难”
1、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回归“公益性”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为医改难题刻下定盘星。如何既突出医院的公益性,怎样在不增加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同时,充分调动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性,保证织密织牢全球最大基本医疗保障网可持续性,让13亿多人民看上病、看好病、看得起病,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魄力与执政智慧。公立医院改革是绕不去的坎,充分发挥党建助力医改“攻坚克难”。中国国情使然,虽然建立了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面对人口众多,老龄化加速,健康医疗成为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民生大事,这也决定了我国必然要探索出中国国情的医改之路,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成为全体社会的共识,在医改进入深水区的关键阶段,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意见》,是十九大以来医疗卫生领域出台的第一个高规格文件,文件发布,表明公立医院的党委已经从过去的“政治核心”转变为“领导核心”。把方向,需要把握什么方向?就是《意见》提出的,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落实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措施,重在破处公立医院趋利性回归公益性,从一切以疾病为中心向一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型,确保医院改革发展正确方向。
 
2、加强公立医院党建赋能“管大局”
 
医改,公认的世界难题。医改政策“千条线”公立医院“一根针”,医改面对着最难啃的硬骨头,公立医院是医改最后“一公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疾病谱改变,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加速,医疗费用增长严控,倒逼医院“讲大局”、“讲政治”、“顾大家”。
 
管大局,哪些大局需要管?就是“三管”,《意见》也做出了明确规定。第一管大事:依照有关规定讨论和决定医院改革发展、财务预决算、“三重一大”、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以及涉及医务人员权益保障等的重大问题。第二是管干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领导医院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第三是管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讨论决定医院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3、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强化“作决策”
 
作决策,决策什么?涉及到公立医院发展规划、“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以及涉及医务人员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党委书记召集并主持党委会议研究和决定医院重大问题。重要行政、业务工作应当先由院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再由党委会议研究决定。《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医院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等议事决策规则,明确各自决策事项和范围,不得以党政联席会议代替党委会议。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坚决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对医院党政决策有了明确的范围界定。
 
4、加强公立医院党建推动“促改革”
 
促改革,改革什么?改革公立医院趋利性回归公益性,医院党委要成为改革的坚决拥护者和支持者,把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公立医院党组织重要任务,《意见》提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和载体,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建立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把医务人员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引导医务人员弘扬和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塑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的行业风范。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统战和群团工作。
 
5、加强公立医院党建推动重在“保落实”
 
保落实,落实什么?就是确保公立医院各项改革政策要落到实处,并取得明显成效,保障医改的顺利推行。《意见》明确指出,政府办公立医院上级党组织和其他公立医院举办主体党组织对医院党建工作履行领导、指导和监督责任,建立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把责任压实、考核抓实,推动党建工作落地见效。对责任落实不力、出现严重问题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既追究主体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指导责任和监督责任。
 
6、加强公立医院党建适应“职业化”
 
《意见》指出,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医院章程。党政工作分工有利于推动职业化管理。现代医院管理需要职业化管理,医院领导人员要确保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医院管理,允许实行院长聘任制,推进职业化建设。院长职业化20多年前提出,至今推行效果不尽人意,目前的院长大部分是业务专家,把业务当作主业,把医院管理作为副业,医院管理也基本上按部就班,按照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式,以治疗和经济粗放式收入增加为中心,病人为中心不能充分体现。新形势新医改,医院的增收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就要求执业化院长必须从粗放式的规模扩张发展模式,关注医院的精细化运营管理,转向内涵质量发展增长模式,才能确保医院的稳定健康的发展。
 
7、加强公立医院党建确保“和谐稳定”
 
由于公立医院管理追求粗放式规模增长,绩效工资也是以结余提成或项目提成为主,伴随着取消药品加成、耗材提成,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对医院精益化管理提出重大挑战。由于薪酬绩效制度关注度高、敏感性强,设计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薪酬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能否成功,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医院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长项,与医院管理有机融合,可以减少改革阵痛,有助于提高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水平。
 
8、加强公立医院党建有利“调动积极性”
 
医改不是改医,如何解决医务人员对改革的误解,化解他们对改革中出现问题的茫然,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广泛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宣传发动医改新政,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让广大医务人员参加到改革大潮中来,确保党的医改意图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支持和欢迎,医改效果会倍增。
 
总之,面对医改世界性难题,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力量,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才能攻坚克难,才能破处公立医院的趋利性回归公益性,助力推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医改成功之路。


文章来源:华夏医界网

Copyright © 2022 www.kyjk365.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