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全链条协同 让免疫规划工作“落地有声”

多年来,甘肃省兰州市的免疫规划工作从无到有、稳步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兰州市免疫规划工作狠抓严管、积极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保障了全市适龄儿童的身体健康,控制了全市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和支持、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全市免疫规划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政府高度重视
 
政府重视是搞好免疫规划工作的根本。2008年,我国开始实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预防接种从计划免疫时代进入了免疫规划时代,从过去的“5苗防7病”拓展到了“11苗防13病”。为了落实好这项利民惠民的国策,兰州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兰州市扩大免疫规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兰州市政府还制定下发了《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市、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具体措施和支持保障。每年,市政府主管领导调研免疫规划工作、参与预防接种宣传,市卫生健康委及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检查免疫规划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近年来,兰州市积极应对处理每一次疫苗事件,市政府主管领导高度关注,市卫生健康委及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调度指挥、大力支持,两级疾控机构集中力量、妥善处置,努力将疫苗事件对全市免疫规划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
 
严把接种质量
 
接种质量是搞好免疫规划工作的关键。较高的疫苗接种率是构建有效免疫屏障的保证,是有效控制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的关键。多年来,兰州市各类疫苗的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得益于坚持不懈、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使公众的主动接种意识不断增强;得益于狠抓管理、督促指导,一针一针抓接种,努力做到“应种尽种”。与全国同步消灭了天花,1998年至今一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2006年以来持续多年无白喉病例出现。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从1992年的9.7%降至2018年的0.21%,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儿童乙肝病毒的阻断率达到99.95%,乙型肝炎的发病率逐年降低。兰州市1994年以来无麻疹死亡病例出现,麻疹的发病率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兰州市高度重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规范处置每一例上报事件,2008年以来,共处理上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数千例,无重大上诉事件发生,维护了社会和谐,坚定了群众对疫苗接种的信心。
 
规范管理是搞好免疫规划工作的基础。2007年兰州市开始启动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一方面,从硬件建设入手,优化内部分区,增添必要设施,努力使服务环境和接种条件符合规范要求;另一方面,优化整合,采取撤村并乡等措施,对原有的1861个接种点予以整合,远郊县、区基本取消了村级接种点,改由乡卫生院集中接种,城区允许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接种。同时,兰州市积极提高基层接种人员素质,淘汰了赤脚医生接种点,要求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医学教育学历。通过推动规范化接种门诊的建设,全市现有示范化接种门诊141个,规范化接种门诊62个,合格接种门诊190个,提高了群众接种疫苗的服务质量,保证了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兰州市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大力推行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化管理,所有接种点的预防接种工作全部实现了信息化,开通了预防接种App,提供网上查询、通知接种、疫苗全程追溯、接种登记管理、疫苗出入库等多种便捷服务管理功能,既确保了预防接种的准确性、安全性,又提高了免疫规划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投入是搞好免疫规划工作的保障。为保障儿童健康、落实国家政策,市、县、区财政把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列为重点予以保障。在流动儿童增加、疫苗短缺时,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补充采购疫苗。在县、区财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部分县、区落实国家相关要求,下拨了人均1元的预防接种工作经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以来,为保证冷链系统正常运转、维护更新,不仅省级财政大力支持市、县、区冷链系统建设,市、县、区财政也加大了投入,为疾控机构和接种机构购买冷链车、更新增加冷库和添置冰箱、冷藏包等设备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市、县、区疾控机构均拥有了两台以上冷链车,疫苗冷库及时得到维护更新、扩大增加,冰箱、冷藏包等设备基本满足了工作需要,疫苗冷链状态24小时全程温度可追溯,储存疫苗全部实现了温度变化预警功能,切实保证了疫苗储存运输的安全性。



文章来源:健康报

Copyright © 2022 www.kyjk365.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