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重点任务 触碰医改脉搏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从2011年开始,国务院办公厅每年都会印发一次关于医改工作的年度重点任务,将其作为一个把握医改方向、统筹规划、全面部署的重要工作抓手。经过近十年的演进,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文字越来越凝练,工作内容却越来越具体。这反映出,随着医改工作任务的深入,改革目标逐渐清晰和细化,改革方向越发明确而笃定。今天,我们邀请四位资深医改专家对《任务》进行解读,为读者梳理出下一阶段医改的重点、难点和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三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虎峰:
从政策指导转向行业管理
当前,以分级诊疗为首要任务,以家医签约和医联体为抓手的医改战略格局已然形成。而医联体建设又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等改革密不可分。此次发布的《任务》在“研究制定的文件”中专门提到“制定医联体管理办法”,这不仅标志着医联体建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也意味着政府对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从宏观政策的指导逐步转到了具体的行业管理,加强行业管理也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政策目标。
管理更加精细化
今年《任务》提到新的目标就是“重点在100个城市建设城市医疗集团,在500个县建设县域医共体,鼓励社会办医在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平等参与。”首先,100个城市大约占我国城市总数的1/3,500个县域大约占我国县级行政区域的1/5,覆盖区域占比比较大,任务比较艰巨,医联体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去大力推动和落实。其次,要建立能够包容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内的城市医疗集团,互相之间的协作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需要在医联体管理模式上创新,建立兼容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机制,这一点亟待探索。最后,《任务》中先提出“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之后提出“指导各地以病种为抓手,明确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的职责和功能定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再提及医联体建设。这反映出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管理精细化趋势:过去是从优质资源下沉和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开始推动医联体建设,现在进一步提出以病种为抓手,落脚点在病种协作上,反映出管理上的进一步细化,有了具体的落地方法。
激励约束更平衡
《任务》中提到:全面开展三级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工作,考核结果对外发布。这项对外发布的要求真正落实,各家医疗机构的竞争压力将会增大。同时要求各省启动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工作,实现二三级医院全覆盖,对医疗机构的约束将大大加强。
在激励方面,再次提出“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要求,使人员经费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达到合理水平”。总体来看,新医改以来,患者的就医体验改善,满意度提高比较明显,但医务人员的改革获得感相对滞后,因此强调激励具有现实针对性,也很有必要。
2017年初,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公立医院将实行薪酬制度改革,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但是当时提出的试点范围是: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重庆、四川、陕西、青海、宁夏等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各选择3个市(州、区),除西藏外的其他省份各选择1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进行试点。
2017年底,人社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扩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试点范围有所扩大,此次《任务》则提到“明确制定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的指导性文件”,预示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工作将全面推开。
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任务》中还明确了一系列要研究制定的文件,也将对医联体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任务》中提出“制订《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这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配套政策,未来医联体建设中要更多考虑健康因素,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与之相适应,实现从医联体到健联体的转型。《任务》中提出“督促指导各地建立有利于理顺比价关系,优化收入结构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这一点也和医联体建设有很大关系。《任务》提出“出台互联网诊疗收费和医保支付政策”,同时提到“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国家平台和省统筹区域平台,所有三级医院联通到县”,“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序发展,这对未来医联体建设和远程医疗发展显然是重要利好。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事业单位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三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熊通成:
落实“两个允许” 攻坚薪酬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2017年,我国开始在52个地级城市16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17年12月,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总的来看,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从各地试点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主要表现为薪酬水平核定难、薪酬总量管理难、薪酬内部分配难、薪酬经费保障难和薪酬配套改革难。破解这些难题,不能就薪酬谈薪酬,必须放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加以系统考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两个允许”,为当前薪酬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第一个“允许”,是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即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水平核定机制。要立足于公立医院区别于一般事业单位的行业特点,综合考虑教育年限、工作时间、知识和技能水平、难度和复杂程度、医疗质量和能力水平、技术服务收入、成本控制、公益属性发挥、财政投入力度等多种因素,打破以历史数据定水平的惯例,单独制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核定办法。
第二个“允许”,是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即建立公立医院薪酬总量年度追加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要尽快研究出台关于医疗服务收入、成本以及基金提取的财务核算办法。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第二个“允许”蕴含的激励和导向价值,在核定薪酬总量之外,建立年度追加薪酬总量与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发挥和绩效表现挂钩的机制。同时,遵循“五宽五紧”原则,即“依靠市场的放宽、依靠财政的收紧;依靠专业的放宽,依靠体制的收紧;低于平均的放宽,高于平均的收紧;强化公益的放宽,逐利导向的收紧;考核优秀的放宽,考核较差的收紧”。建立公立医院薪酬总量动态调整机制,对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收入差距进行合理调控。
要基于公益导向和体现医护人员价值贡献的原则,指导公立医院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分配办法。在落实公立医院分配自主权的前提下,注重指导公立医院实现内部分配科学化。公立医院内部分配既要强调公益导向,避免简单地基于经济指标分配薪酬,又要注重对效率的激励,应尽可能体现医护人员实际价值贡献。鼓励公立医院探索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岗位设置,以及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绩效贡献的复合性工资分配办法。探索公立医院领导人员年薪制,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及领导人员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与年薪挂钩。
要优化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结构,逐步提高财政经费对公立医院人力资本投资的比例。认真研究各类财政投入的边际效用以及财政投入对强化公立医院公益属性的牵引机制。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更加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使人员经费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达到合理水平。
还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领导人员管理等改革,与薪酬制度改革形成合力。在各地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总结并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公立医院行业特点的岗位管理、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人员交流、培训、绩效考核以及编外人员管理等人事制度,并落实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的改革措施。多项相关改革与薪酬制度改革并举,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和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涛:
医共体发展要有好路径
医共体是县域医联体建设的主要实践形式,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突破口。医共体的健康发展,对我国未来实现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县域医共体建设必须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为县域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健康服务。通过建设县域医共体,有助于解决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通过自上而下的资源协同整合,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使县域居民获得“以健康为中心”的均等化、同质化、一体化的卫生保健服务,增加健康收益。
县域医共体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科学规范的制度设计,以确保提供服务的连续性和可负担性。县域医共体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明确服务人群及其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实现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以人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初级卫生保健为核心,实施健康守门人制度,有确保服务连续性的转诊机制;有效的治理机制,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多部门合作,对临床、行政和后勤支持部门统一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筹资和支付机制,促进医共体内不同单元之间的分工协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配备充足、资质合格的人力资源;加快县域和医共体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互通共享。
县域医共体建设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考虑服务人群、服务半径、服务能力、现有资源的异同等要素,统筹规划,因势利导,科学组建。要制定政府投入保障和监督管理的相关政策,达到权责明确、相互制衡、高效运转的目标。为促进医共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可根据资源数量设立两家及以上医共体,允许居民有选择的自由,促进不同医共体之间的竞争。
县域医共体建设有赖于综合医改的深化,其中关键在于建立相容的、有助于体系整合的激励约束机制。要通过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人事薪酬制度等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激发公立医院控制成本的动力,促使优质资源及时下沉,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有序下转。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完善基层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水平,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愿意接、接得住。要充分发挥医保对于控制费用、规范服务、引导患者合理流向、促进双向转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激励约束机制。要通过财政专项资金引导公立医院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避免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或自发的技术与管理整合,导致医共体建设流于形式、难以持续。要加强县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等资源中心建设,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整合共享。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傅鸿鹏:
健全激励机制 完善基药制度
长期以来,在以药补医机制的扭曲激励下,我国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用药结构不甚合理,甚至大量使用非临床必需的辅助性用药,医药费用持续快速增长,引发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撬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基础上,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有序展开,对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近10年努力,我国用药合理性明显改善,药品价格水平总体下降,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发布新版目录,覆盖临床主要疾病病种,更好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提高质量要求,注重与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联动,强化基本药物是“安全药”、“放心药”的特点;统筹配备使用,要求医院用药首选基本药物,实现基层与等级医院的用药衔接;确保供应及时,通过加强监测预警,改善生产流通管理,及早应对短缺问题;注重与医保政策衔接,集中带量采购降药价,合理用药降药费,进一步降低群众负担。
保障和改进民生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基本思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过程中,既需要对医疗机构下达指标任务、考核目标、从严管理,也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破除以药补医的扭曲激励,建立促使合理用药合理诊疗的新机制。新机制的建立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要加快医保支付改革,促使药品成为医疗成本而非利润源。推动住院用药按病种打包付费和门诊用药医保支付标准政策,形成医疗机构用药“结余归己、超支合理分担”的经济补偿机制。
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引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政策解读。尤其是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优质仿制药品,需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充分宣传药品质量知识以及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定位和政策措施,帮助公众树立信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要对医务人员加强服务和管理。加大基本药物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水平。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对基本药物进行标注,提高基本药物认知度,提示医生优先使用。在绩效考核中加大基本药物使用指标的比重,激励医生使用基本药物。
要发挥药师的服务管理作用。药学服务和用药管理职能长期受到忽视,临床药师队伍难以成长壮大,成为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短板问题。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安全有效、公平可及、合理使用的保障目标,药师功能的发挥必不可少。
文章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