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常用药涨价须理性看待

对冠心病、心绞痛等患者而言,硝酸甘油是关键时刻的急救药。可最近不少患者发现,常备的救命药不仅价格涨了好几倍,一些药店还断货了。过去每瓶100片装,零售价16元;今年换成15片独立包装,零售价25.7元,单片涨价近11倍。药企表示,包装换新后,过去的生产线用不了了,改为手工包装,成本和工时都增加了。(6月3日《法制日报》)
 
药品低价固然让人欢迎,但是药品也是商品,如果过于苛求价廉,其要么将在品质上打折扣,要么因为缺少合理利润的滋养,最终从生产领域中被淘汰。例如,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唯一的生产厂家,曾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停产,给临床医疗带来很大的影响。
 
评判药品价格必须尊重价值规律。如硝酸甘油,十几年来零售价只有16元,平均到单片不到2角,当年2角钱的购买力换到今天恐怕不止2元,这样的低价合理吗?如果低价药失去市场供应能力,消费者就可能承担购药更贵的代价。这一点在一些小众药的供应上表现尤其明显,比如一些救命药被炒成天价。
 
2015年,绝大部分药品由政府定价变成市场定价,初衷是通过市场定价,让企业获得必要的利润,从而防止廉价药消失、高价药一统天下。一些长期受制于定价机械束缚的低价药出现了补偿性增长乃至“报复性”增长,这是价格规律的回归,实属正常。同时,药品受到市场竞争机制制约,不可能无节制地暴涨。合理的涨价能够保持生产供应的稳定,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因此,对于廉价药涨价,消费者应当有包容的心态。
 
当然,很多消费者对药品涨价抱以担忧,是基于生产供应上的垄断、流通中的控制与囤积居奇等,使得市场规律的调节失灵。近些年频繁发生的救命药断供、黑市炒成天价的现象,均因如此。
 
涨价是否合理,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理性看待。在药品生产与供应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也应加大对药品产销中价格垄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完善小众药、救命药储备制度,形成管理有力、干预适度的调节机制。同时,促进消费者成熟理性的心理机制建设,避免因价格上涨引起不必要的敏感。


文章来源:健康报

Copyright © 2022 www.kyjk365.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422号